2025年环渤海五省市劳务品牌交流活动城市展团——铁岭市

铁岭 更新于:2025-09-27 14:12
  • 端庄优雅春风NV

    两个地方品牌,带动4000多人就业、培训6277人:小城市里悄悄发生的“翻身仗”,你可能想不到它的底牌是什么

    说实话,拿到这组数据我有点意外。清电检修工两年带动就业超4000人,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占当地计划一半左右;铁妹子从培训到创业,累计培训6277人、品牌化就业4700余人。这些数字不是抽象的政绩条目,而是很多家庭饭桌上真切的变化。不得不说,小城市在做一种看起来不起眼但见效的“就业底层工程”。

    我身边就有例子。朋友小李原来在工地干搬运,年龄大了体力跟不上,参加了清电检修工的技能培训后,先是在本地电力公司做助理检修,半年后拿到上岗证,工资稳定且开始有社保。他说最大的改变不是收入,而是“有了可以讲得出路子”的技术活儿。和小李类似的还有6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被这一项目纳入重点帮扶,从数据到人的转变,让我对“技能+品牌”这条路更有信心。

    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铁妹子这个带有地域文化标签的家政品牌。它不是简单发张名片去招人,而是真正搭建了人才培养、创业孵化和标准化服务三条线。邻居王姐原来做小时工,参加了铁妹子的技能竞赛和月嫂节评选,不仅获得证书,还在孵化基地里拿到短期创业支持,后来自己带了两个学员,生意稳定。品牌把“家政”变成了可以有职业路径的事儿,这种认知上的升级,才是长远的价值。

    但说到这里也别被数字冲昏头。问题依然存在,比如培训成果如何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就业?有的学员拿了证书却去了外地,留下的是培训投入与本地人力的断层;有的家政服务标准化后,面对的是客户教育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。不是所有培训都能换来高质量工作,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对接和岗位落地,而不是单纯的培训覆盖率。

    所以,接下来需要的不是更大规模的“上量”,而是把质量做深做透。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,应把培养目标与真实用工需求挂钩,明确培训时长、实操比例和企业实习岗位;对创业孵化平台来说,应把更多资源放在市场化运营、客户筛选和品牌包装上,而不是仅靠补贴驱动;对求职者来说,评估一个培训项目的第一标准应该是“能不能见到合作企业的用工协议”,而不是单纯的证书数量。

    展望未来,这类以“品牌+技能+孵化”为核心的本土劳务生态,有望成为中小城市稳就业的新范式。随着线上接单平台和本地服务标准化融合,家政和检修类岗位会更容易形成可视化的职业路径和收入预期。说白了,这是一场把“体力+不稳定”转成“技术+可持续”的长期工程,短期有成绩,长期看制度化和市场化的结合能走多远。

    我不得不承认,我对这种接地气的改变有点感动。它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慢慢把人和岗位捆在一起,让人有尊严地能养家糊口。如果你正在考虑职业转型,或者想在家乡做点事,关注这类品牌和它背后的企业对接情况,比盲目投培训更重要。

    你身边有人因为类似项目改变了生活吗?说说你看到的真实故事或者你对本地品牌带动就业这件事的看法吧。

    来源: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